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新闻发布会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 奋力谱写幸福六盘水民族工作新篇章”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4月19日,六盘水市召开“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奋力谱写幸福六盘水民族工作新篇章”新闻发布会,会上就记者提问,相关负责人一一作答。

问:请问六盘水市如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双“1+8+N”的工作机制,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

答:去年,我市创成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这是对我市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最好嘉奖。我们一个有力抓手就是用双“1+8+N”的工作机制强化领导。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双“1+8+N”的工作机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

第一个“1+8+N”的工作机制体现在领导保障上,“1”就是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或联系领导为副组长,58个市直单位通力合作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8”就是组建了8个工作专班分别牵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军营、宗教活动场所、景区的“八进”工作,“N”就是在市创建办分设了综合、保障、资料、督导等若干个工作小组,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第二个“1+8+N”的工作机制体现在工作措施上,我们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定了《六盘水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1个总体方案和“8进”子方案,分类提出N个创建方法措施。今年,我们组织召开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推进会,全力打造“推进五项教育、坚定五个认同”的水城区二小、“三交互嵌”的“海坪模式”等一大批示范典型,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建设,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厚植基础。

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想了解一下六盘水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上都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效果?

答:我们以“五基地”为抓手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一是建好用好“研究基地”。我们发挥六盘水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力量,着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研究、三线建设以来六盘水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脉络研究,初步形成研究成果3项。

二是建好用好“网络基地”。我们深化“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运用大众化的方式,用新技术、新媒体,在媒体刊载信息200余篇,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市政府门户网站民族团结“石榴园”专栏得到国家民委认可,并链接国家民委门户网站。

三是建好用好“流动基地”。我们联合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退休县级干部等,创新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大篷车”“宣讲团”,赴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军营等,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开展宣传宣讲150余次,受众达3万余人次,成为宣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流动基地”。

四是建好用好“教育实践基地”。我们积极探索在六枝特区银壶街道办、水城区阿娄社区、水城区二小等建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基地作用,向全社会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累计受众达1350万余人次。

五是建好用好“培训基地”。我们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六枝特区党校吴桂琴、林恬怡老师团队开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被省委组织部评为2021年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纳入全市各级各类培训教学内容,得到广大学员好评。

问: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涉及方方面面,需各部门通力合作,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形成合力?

答: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两个纳入”的要求,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意见、考核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党建工作成效考核、政治巡察、督查检查、政绩考核,具体来讲有以下三点。

一是制定指标体系。坚持“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思路,严格按照“一个对标、三个结合”(即:对标国家民委新下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州、盟)、县(市、区、旗)测评指标》,结合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推进新时代六盘水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2022年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市的重点工作),从“1个保证+5个重点”六大方面,分别制定了具体绩效,列出了任务清单,明确了责任分工,增强了考核的系统性、精准性和操作性。

二是改进考核方式。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共性考核与个性考核相结合,实行“季调度、半年评估、年考核”,动态掌握指标任务完成情况。除了用好调查问卷、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外,还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测评方法,视情况引入第三方评估,结合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开展综合评估,推动创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绩的重要依据,对落实有力、成效显著地给予表扬奖励和项目资金支持,优先推荐评选各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优先推荐评选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我们以高质量考核促进协同高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