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莉、符号、李军、夏颖、刘嫦娟、石 艳、胡倩倩、袁腾、卫园园、杨梅、徐源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民族乡镇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对民族乡镇人力支持的建议
为进一步夯实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发展的人力基础,市级组织部门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以培养提升民族乡镇干部能力为抓手,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目标,加大对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人力、人才支持,提升干部的履职能力,合力推动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发展。一是选优配强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村干部队伍。以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高标准、高质量选配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民族地区村“两委”班子,着力推动民族地区村干部队伍学历、年龄整体优化提升。通过精心组织换届,全市村“两委”成员中高中以上学历占75.75%,较换届前上升16.97个百分点;平均年龄37.69岁,较换届前降低4.14岁,实现包含全市25个民族乡镇及14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在内的村级干部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结构、功能“一优一强”。同时,聚焦破解村级后备力量“青黄不接”难题,抓住“选、育、留”关键环节,着力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尤其是民族地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全市共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4700余人。二是强化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村干部教育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全员覆盖”原则,围绕上好理论课、业务课、典型课、现场课、廉政课“五堂课”,组织开展村(社区)“两委”新任干部培训,市县共举办村“两委”干部培训班22期、培训8865余人,实现民族乡镇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市级围绕乡村振兴主题设置课程29门,邀请市直部门领导、党校教师、村党组织书记等开展集中培训10天,共举办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3期、培训476人,覆盖全市村党组织书记50%(覆盖民族乡镇的村党组织书记55%)。三是帮助提升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村干部学历层次。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要求,市委组织部正在研究制定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实施方案,拟采取网络教育(非脱产)方式,从2022年起至2024年,分三个批次对村干部开展学历提升计划,同时配套学费报销、补贴等政策,动员村干部积极参与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增强履职能力。四是完善挂帮机制开展帮扶工作。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市级继续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重点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各市(特区、区)均进一步完善了县级、乡级和驻村干部帮扶机制,不漏一乡一村开展帮扶工作。
二、关于加大对民族乡镇政策倾斜力度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从推动“四化”高质量发展、推动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支持扩大管理权限、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强化用地保障和强化人才支撑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40条措施,涵盖了农业、工业、旅游、城镇化、生态、能源、用地、卫生健康、电网建设、交通、重大基础设施、金融、医疗、粮食储备、人才、教育、科技等领域优先支持政策,省、市、县分别对应的37家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抓好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刚要》专门设置章节提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民族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巩固提升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六盘水市“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提出了推动民族地区迈向现代化和促进各民族共创共享美好生活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完善规划实施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财政、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就业创业等支持政策,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正在推动规划实施。市级乡村振兴、生态移民、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教育、供电等部门出台了《六盘水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六盘水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关于高质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措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并监督实施的意见》《六盘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25年》《六盘水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六盘水市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六盘水“十四五”配电网规划》等规划和政策措施,将从不同领域推动全市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加大对民族乡镇项目建设的建议
各级各部门在谋划“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任务时,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平衡发展作为目标,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2021—2022年,全市共安排省级以上衔接资金49131万元,立项审批项目162个,用于民族乡、享受民族乡待遇镇、民族村寨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各类示范点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民族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少数民族群众持续就业增收。2021—2022年,争取到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4390万元,安排实施项目36个,其中在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的项目26个、资金3796万元,占总资金的86.47%。2022年我市申报进入中央、省生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库的6个项目,有4个在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2022年发改部门获得的147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实施的9个项目,有5个项目在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水城区获得的中央预算内投资820万元,在15个乡镇安排实施项目,其中11个在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2020年至2022年,易扶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共向上争取资金23707万元,其中,在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的安置区获得补助资金10354.7万元。在卫生健康方面,25个民族乡和14个享受民族乡待遇镇均已建成标准化卫生院,远程会诊室、影像室、检验室、心电图室、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和中医馆等建成并投入使用。374个民族村建成384个标准化卫生室,每个卫生室配备1-2名业务能力较强的村医,打造了农村30分钟健康圈。教育项目方面,2020—2022年,全市共计投入资金15283.5万元投入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安排新建、改(扩)建以及设施设备采购等建设项目共108个。目前完工投入使用项目79个,其余29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交通建设方面,25个民族乡中,高速公路已覆盖的有8个民族乡,已通二级公路的有14个,客运站覆盖率和客车通达率100%,所辖行政村和30户以上的村寨100%通硬化路。“十四五”期间,还将加快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国、省道项目改造和乡镇三级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交通路网。农村厕所革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养殖业发展、水利工程、电网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在同等条件下均向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倾斜支持。
四、关于加大对民族乡镇资金投入的建议
关于提案中提出的“加大对民族乡镇的资金投入,市级和各市、区、特区每年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收入50%以上和均衡性转移支付2%以上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用于支持民族乡镇和民族村寨社会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各民族乡镇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如:2021年,全市获均衡性转移支付191628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42375万元,全市统筹财政资金30443万元用于支持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待遇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30277万元、市级资金166万元。
特此答复。
2022年7 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