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宗委关于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6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1-08-20 09:55   字体:[]

民建六盘水市委:

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六盘水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关心、帮助与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为切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工作,市民宗委坚持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开发工作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规划引领、示范打造、产业培育、文化保护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措施,立体推进保护开发工作,促进了村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把村寨打造成为我市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展示窗口,打造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典型示范。村寨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成功创建并获命名挂牌13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2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一、关于村寨规划科学性指导性不强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经市民宗委协调推动,保护开发工作写入了《中共六盘水市委关于制定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凝聚全市力量推动工作发展。参考《六盘水市村寨规划条例》,保护开发工作作为市民宗委编制的《六盘水市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建设美丽乡村、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进行谋划,指导推进村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工作。

二、关于保护开发合力需进一步凝聚的问题

结合部门职责,强化分类指导,示范性推进保护开发工作一是整合资源优势,实现村寨和谐发展。我市65国家级和省级特色村寨,贫困村有4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8116户、33182,通过整合扶贫、交通、水务、工信、教育、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41个贫困村寨全部出列。二是纳入传统村落名录,支持村寨示范发展。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落别乡长湾村,盘州市石桥镇妥乐村、羊场乡大中村、保基乡陆家寨村,水城区花戛乡天门村等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按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要求,6个村寨均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明确了村落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保护措施、产业布局、人居环境改善等内容,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等有关规划相互融合,确保传统村落原始建筑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得到完好保护。三是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寨特色发展。2021年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盘州市保基乡陆家寨村和水城区花戛乡天门村入选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示范村名单,分别获得省级补助资金300万元。结合村寨特色,六枝特区梭戛乡高兴村以保护传承长角苗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打造贵州长角苗文化观光村。盘州市保基乡陆家寨村以古树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古榕树艺术特色示范、旅游区+运动农业康养园区联动发展示范为主题,打造旅游+文化+运动+农业+康养中国布依族古榕树文化艺术村。水城区花戛乡天门村主要发展民宿文化和庭院经济,同时以刺绣、烤酒、特色乐器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中国布依族吊脚楼古建筑群示范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村。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六枝特区牂牁镇西陵村盘州市石桥镇妥乐村等9个特色村寨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纳入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村寨将得到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在旅游规划、创意下乡、人才培训、宣传推广、投融资等方面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关于部分村寨“特色”不突出的问题

一是积极争取资金保护特色民居。按照不同地域特征、不同民族风格、不同文化特点的村寨类型,采取保护、修缮、改造等方式,保护村寨传统建筑风格,保持村寨整体民族特色。水城区花戛乡天门村争取到各级补助资金1800万元用于布依吊脚楼的修缮和村寨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特色民居得到有力保护,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六枝特区落别乡长湾村、梭戛乡高兴村,盘州市石桥镇妥乐村,水城区猴场乡补那村、米箩镇倮么村,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等特色村寨实施了240栋民族特色民居改造修缮项目。二是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对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全市17名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有10人为特色村寨村民。支持特色村寨民族歌舞展演项目建设,成功打造了钟山区汪家寨镇新华村的彝族铃铛舞和盘州市鸡场坪镇椅棋村的羊皮鼓舞等一批展演项目。支持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特色村寨学校扶持开展民族歌舞、声乐、语言文字、手工艺等教学,不断提高青少年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支持民族博物馆或陈列室建设。六枝特区牛角村、盘州市淤泥乡麻郎垤村和钟山区汪家寨镇新华村等20余个村寨建设有不同规模的民族文化博物馆或陈列室,静态展示传统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保存民族记忆。

四、关于支柱产业培育困难的问题

结合我市乡村振兴、大生态等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村寨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村寨文化产业培育力度,丰富发展业态,带动就业,拓宽增收渠道,为巩固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六枝特区落别乡抵耳村、长湾村、牛角村樱桃种植产业成片发展,该产业对村寨经济的贡献率已达30%左右。水城区龙场乡娱乐村60%以上村民通过茶产业实现增收。水城区米箩镇倮么村种植猕猴桃4500亩, 5872262人土地入股成为股东,每年猕猴桃产量5000吨,通过群众自销+公司保底收购的方式,该村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0余元。刺梨、红米、精品水果等种植业也逐渐成为许多村寨的成长型支柱产业。二是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化。支持民族文化和非遗项目产业化,助力村寨企业发展。成功申报命名挂3企业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推荐贵州夜郎风文化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选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推动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和非遗实物化、商品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助力“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化。推荐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认定为第四批“贵州老字号”,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得到提升。重点扶持了贵州牂牁情巧布依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盘州市淤泥乡艺胜民族民间旅游产品有限公司、水城区惠明布依绣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6家民族传统工艺企业,企业就业人员平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三是推进旅游产业化。我市7个世居少数民族均有代表性民族特色村寨,打造了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盘州市石桥镇妥乐村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特色村寨。建成盘北民族特色村寨示范廊带北盘江流域民族特色村寨示范廊带”2条示范廊带。2条示范廊带上,已建成民族特色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村寨变景区,旅游收入成为村民主要收入。围绕全市旅游景区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分布情况,设计并发布了六盘水市冬季旅游推荐线路,把有温泉资源的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靠近玉舍雪山滑雪场的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核心景区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纳入线路。完善了六盘水市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六盘水市冰雪体育旅游线路、六盘水亲水三日游、六盘水踏青赏花游等一批旅游线路,把米箩镇倮么村、海坪街道阿娄社区、石桥镇妥乐村、淤泥乡岩博村、金盆乡天生桥村、月亮河乡月亮河村、牂牁镇西陵村、花戛乡天门村、梭戛乡高兴村等民族特色村寨纳入线路进行规划和推介,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据统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727元。

五、关于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开发的意识和主动性有待提高的问题

充分利用我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契机,加强宣传引导,带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创建,推进村寨保护与开发。一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村寨引导各村寨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采取文艺演出、集中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制定了村规民约、矛盾纠纷处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文明户示范带有作用,创建了文明超市”“红黑榜等促进村寨和谐文明的载体,村寨重大决策村民参与率不断提高,村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把民族团结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条款,增强各族群众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打造和谐、发展的民族特色村寨二是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切实把民族特色村寨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组建民族团结进步讲师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深入村寨开展宣讲,组织动员各族群众投身创建活动、投身村寨发展工作,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目前,全市有18个特色村寨获省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等全国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已经打造成型,成效明显,正积极申报阿娄社区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