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委对我市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共争取和投入多方面建设资金近6亿元,打造了1个国家级、40个省级、8个市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村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传统民居彰显特色、群众收入大幅提高、民族文化有效保护,充分展现了凉都·六盘水小康社会新风貌。“十三五”以来,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截至目前,新增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4个。为进一步做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开展调查研究。为做好“十三五”期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我委对全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了摸底调查,对村寨的民族文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旅游业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解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发展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委向省民宗委推荐了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水城县米萝镇倮么村和钟山区汪家寨镇新华村,拟作为2017年我市农文旅一体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重点打造。
二、编制村寨规划。从去年下半年起,市民宗委着手组织编制《六盘水市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规划》已完成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规划文本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待呈请市政府批复后印发实施。《规划》围绕全市的旅游开发重点和全市“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创建,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优势,做到与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扶贫开发等规划相结合,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与统筹城乡改革与发展同步,与全市“三变”改革相协调,与全市大扶贫、大健康、大旅游和“3155”工程相衔接,体现多规合一、统筹推进的特点。
三、加大投入力度。2016年,对确定的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25万元,实施项目10个。2017年上半年,我委向上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06万元,在2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人饮工程、水沟河堤建设、路灯安装等)、民族文化活动场地建设、民族文化宣传墙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项目。
四、申报命名挂牌。为提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品牌效应,我市积极推荐命名挂牌国家级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去年我市有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获国家民委命名挂牌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24个民族村寨获省命名挂牌;今年,市民宗委联合市委统战部、市旅游发展委向省推荐了六枝特区月亮河乡补雨村等27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争取省命名挂牌为第二批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望20个获命名挂牌。
五、注重保护和传承。在特色村寨民居改造和修建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根据各村寨的民族特色,采取保护、改建等不同方式进行,既保护传统的民族建造技艺,又保持村寨的建筑具有当地民族特色。向上争取并投入市级资金在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陈列室(博物馆),征集、购买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民族生产生活用品等实物,举办民族工艺人才培训班,保护传承了民族文化。安排专项经费建设民族文化活动场地,积极搭建群众性文化活动平台,同时还对彝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举办节日庆典活动给予经费补助,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活态传承民族文化,增强乡村民族旅游的文化特色和吸引力。
下一步工作中,市民宗委将统筹协调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着力抓好《六盘水市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大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工作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不断在特色产业培育、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特色民居保护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领导和宣传,力争出精品、出形象、出效益。
2017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