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宗委关于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21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4-07-02 10:23 字体:[]

李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民族乡镇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民族工作的关心、帮助与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全市现有25个民族乡和14个享受民族乡政策的镇(以下简称民族乡镇),39个民族乡镇占全市92个乡(镇、街道)的42.39%。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将民族乡和享受民族乡政策的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步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民族乡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各类产业蓬勃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正向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勇迈进。

一、关于市级相关部门统筹,持续加大对民族乡镇政策倾斜方面

政策措施方面,为持续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市民宗委联合28个市直部门和4个县区,结合我市民族乡镇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六盘水市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经市委市政府同意,《若干措施》于20233月印发实施。《若干措施》提出了推动民族地区四化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地区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资金保障、强化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等四个方面21条具体措施。《若干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实行定期调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落细。

规划编制方面,正在开展的十五五规划编制相关前期工作,提出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民族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巩固提升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支持方面,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时安排部署,启动《六盘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并指导各市(区、特区)有序开展县级、镇(乡)级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六盘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了民族文化等资源的全域全要素保护与活化利用,建设城乡与山、水、人文和谐共生家园。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分类推进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

二、关于持续加大对民族乡镇项目建设方面

倾斜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支持民族乡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4年,已下达的2024年第一批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在六枝特区梭戛乡、盘州市鸡场坪镇、水城区陡箐镇、钟山区南开乡等民族乡镇安排实施项目13个、资金1786.7万元,占资金总量的70.76%

交通项目建设方面,按照《贵州省美丽农村路建设指导意见》关于2025年底实现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和推动公路与沿线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市民族乡镇的发展需求和产业布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为民族乡镇高质量发展做好交通保障。

农业及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从资金、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对民族乡镇给予倾斜。2024年,全市在民族乡镇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0318.96万元,累计受益农户8.46万户。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790万元,促进民族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在民族乡镇打造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村15个,占全市示范村建设任务数的50%。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民族乡镇开展基础性示范服务,实施揭榜挂帅技术竞赛,提升民族乡镇农民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水城区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覆盖乡镇民族乡镇占71%,钟山区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覆盖乡镇民族乡镇占67%。特色产业方面,优先安排项目支持米萝镇发展猕猴桃产业,支持落别乡、勺米镇发展茶产业,支持民族乡镇种植中药材58792亩,支持陡箐镇建设省级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改善项目用于产蛋鸡养殖,支持牛场乡建设“生猪保供能力提升项目用于扩建生猪养殖基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民族乡镇产业发展和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教育方面,争取省级教育资金倾斜支持民族乡镇教育发展,优先推进民族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项目实施,将国培计划、省级计划名额分配向民族乡镇倾斜,全面提升民族乡镇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

医疗方面,争取各项目向民族乡镇倾斜,2024年获批4家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其中民族乡镇卫生院3个,占比75%。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6个,其中民族乡镇3个,占比50%;在建4个,其中民族乡镇3个,占比75%。持续推进民族地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241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我市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服务优质的机构给予通报表扬,我市民族地区有5家乡(镇)卫生院获得通报表扬。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远程会诊室、影像室、检验室、心电图室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等五室的网络体系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实现专网运行下的数据通、业务通。全市所有民族乡387个村卫生室均已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村医,所有村卫生室均能正常开展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乡村环境整治方面,全市共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运行方面资金8322万元,其中民族乡镇投入资金2328万元。新增购置收运车19辆、垃圾斗969个,维修维护转运站29余座、收运车187余辆、垃圾斗1936个。建成投运生活垃圾转运站33座,配置收运车216辆、收集点3555个,实现生活垃圾(其他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全覆盖。目前,民族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100%,30 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达96.7%

                 




                                                                                                                                                                                                                                                              2024628